行走在大大小小的马路上,你是否想过,这些熟悉的道路,正诉说着城市的风云变化,记录了城市的岁月更替。
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宝山的马路,探寻名字背后的故事。
行知路
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行知路,东至沪太路,西至真金路,全长约1.6公里。1932年10月1日,陶行知先生在大场孟家木桥创办山海工学团,首创“小先生制”,开展“即知即传”的普及教育运动,影响遍及全国及东南亚。
陶行知
1986年为纪念先生特在山海工学团旧址上建成陶行知纪念馆
子青路
以抗日忠烈姚子青的名字命名的子青路,南至宝林路,北至密山东路,全长约300米。1937年9月,日军大举进攻宝山,守卫宝山的姚子青率领六百官兵浴血奋战七昼夜,经过激烈的巷战、肉搏战,击退日军数次冲击,但终因寡不敌众,姚子青与全营将士一同壮烈牺牲。
位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内的“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”纪念碑于1996年8月13日立,现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。
化成路
以民族英雄陈化成的名字命名的化成路,南至淞滨路,北至淞宝路,全长约700米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四月初六,英国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,陆军万余人,全力进攻吴淞要塞。67岁高龄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,直至壮烈殉国。如今,陈化成纪念馆坐落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内,公园内还矗立着一尊陈化成的铜像,供人瞻仰。
永乐路
以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命名的永乐路,南至塘后路,北至双庆路,全长约1.8公里。明永乐年间,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,用作航海标志,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,永乐皇帝朱棣赐山名“宝山”,亦作为地名沿用至今。
同济路
以同济大学的校名命名的同济路,南至吴淞大桥,北至富锦路,全长约5公里。宝山吴淞一带曾是上海最早的大学集聚区,有复旦公学、中国公学等多所名校。去年宝山还发布了“百年教育”寻根计划,向曾经在宝山办学的高等院校发出了回宝山寻根溯源的邀请
根据《宝山县志》记载: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,迁入吴淞中国公学;1918年,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,由教育部拨款,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;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。
同济医工学堂
国立同济大学部校舍全景
水产路
以吴淞水产专科学校的校名命名的水产路,东至淞青路,西至蕰川路,全长约7公里。1912年,近代实业家、教育家张謇在黄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长张镠竭力筹措下,在上海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,1913年全校迁往吴淞,后称“吴淞水产专科学校”,这是今天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。
一二八纪念路
孙中山,名文,字载之,号日新,又号逸仙
军工路
超过100年历史的军工路跨杨浦、宝山两区,南至平凉路,北过逸仙路,直达长江路,全长10公里有余。1918年,上海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为改善宝山吴淞与上海市区之间的军情传递,派军队会同当时从事市政建设的沪北工巡捐局,将黄浦江西岸一段名为衣周塘(虬江桥至张华浜)的护堤削平,修筑成一条公路,因军工联合修筑而起名军工路。据《宝山县志》记载:“军工路被公认为本市第一条市公路。”
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效果图
宝山汇APP
上海宝山微信
上海宝山微博